“人民军队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指向,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
初冬,国际关系学院某教研室正在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教员苏萌向战友分享全会金句。
该教研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强军目标为引领,打造“姓军为战”“晓于实战”的联合作战专业保障特色方向。去年,该教研室党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下面,就让我们一探其先锋秘钥!
早上7点,教研室主任马宁研将一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解读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得太及时了!”“解读得深入浅出,很好理解!”一时间教研室众人纷纷在她朋友圈下“冒泡”评论。
“看到好文章大家都会主动分享、学习交流,畅所欲言。”马宁研告诉记者,“理论学习必须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去年“八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提到“加强新兴领域预置,加强前沿学科建设,加强新型人才培养,推动新质战斗力加速孵化和生成。”当时,正值教研室转型、亟需建设全新的专业方向,当讲话被分享出来,“仿佛一针‘强心剂’,让我们明确了前进方向,找到了奋斗动力。”大家决定开小口、挖深井,凝神聚力打造联合作战专业保障特色方向。
“做事拖沓,主次不分”“自身要求不够严,工作标准不够高”……除了鼓励教员利用碎片时间自学,教研室还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重头戏”,确保真红脸、出透汗、大排毒。
思想根基筑牢了,战斗力水平自然节节攀升。从这个教研室走出来的教员,无一不是用忠诚托起使命、潜心为战育人,用奉献书写崇高、甘为一片绿叶的“战斗员”。
成立以来,教研室新建了8门联合作战相关课程,同时承担着多个任职培训和综合演练任务。
面对繁重的课程任务,同时要确保教学质量,教研室所有人都拼尽全力。教研室杨寿青教授、郝亚杰副教授、系主任魏长春为了帮带年轻教员,将教案课件倾囊相授,加班加点为他们辅导,使年轻教员很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马宁研主任经常外出执行任务,孩子中考也不能陪伴左右;林少锋常年与妻儿两地分居……
全力付出,带来的是累累硕果。2018年以来,该教研室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3人次获学校教学优秀奖;1人次立三等功,1人次被评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军队级课题13项......
“一个人就是一个支部,整个支部如同一个人。” 在党员骨干的引领示范下,全体官兵以教研室为本,人人为教研室建设广出谋、共话策,人人为教研室荣誉扛红旗、当先锋。
面对教研室人员少、任务重、专业对口率低的现状,教员们努力转型,适应学科发展。
胡中健将自己的英语优势转化为学术支撑,潜心钻研强敌研究,短短几年,就成为了相关领域专家,应邀到各单位授课。
材料学专业的林少锋则将理科思维运用到科研中,并将材料学与专业相结合,撰写了装备隐身技术的论文。
每逢急难险重任务,所有教员就聚在一起头脑风暴,集智攻关。
“联合作战保障综合演练”前的深夜,教研室内灯火通明。“战场环境还要再复杂一些”“方案需要再细化”……所有人聚在一起一遍遍推演,设计导调文书、标识态势图,只为让演练达到最佳状态。
使命催征,为战育人。未来该教研室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带动战斗力建设,准确把握战斗岗位需求,持续提升以战领教、为战抓教水平,推动强军事业不断前进。